振国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胆囊癌肝脏直接侵犯的CT诊断

| 浏览次数:

【关键词】 胆囊肿瘤;肝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为晚期,并常伴有肝脏的直接侵犯、蔓延,本文通过对本院26例胆囊癌CT影像的回顾性分析评估,旨在探讨CT对胆囊癌肝脏直接侵犯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共26例,男9例,女17例,年龄48~78岁,平均63岁,其中60岁以上20例,全部患者均经行CT扫描检查,最后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资料证实胆囊癌伴有肝脏的直接侵犯。

患者于CT检查当日禁食,扫描前30 min口服2%泛影葡胺500~800 ml,采用Somatom Plus 4型螺旋CT机,层厚10 mm,间距10 mm,对感兴趣区3~5 mm薄层扫描,3例仅行急诊平扫,23例平扫及碘海醇静脉推注双期增强扫描。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24例(1例为平扫)经CT诊断为胆囊癌,按肿瘤的生长方式分类,结节型5例,其中位于胆囊底部3例,胆囊体部及颈部各1例;增厚型8例,其中弥漫性不均匀增厚2例,局限性增厚6例;肿块型11例,肿块起源于胆囊底部5例,颈体部3例,2例胆囊形态消失呈肿块状改变; CT提示肝脏直接侵犯的21例,结节型3例,增厚型7例,肿块型11例,肝方叶受侵5例,肝右叶前段受侵8例,右叶后段受侵3例,5例为肝右叶及方叶同时受侵,主要表现为受侵肝实质片状低密度区,边缘模糊,与胆囊肿块分界不清,增强后呈不均匀性中等强化。其中2例肝脏及十二指肠同时受侵犯,有3例(1例为平扫)虽然CT诊断为胆囊癌,但未发现肝脏直接侵犯表现。2例CT未诊断胆囊癌的病例,其中1例平扫漏诊,1例增强误诊为胆囊炎。

3 讨论

现今胆囊癌主要临床检查手段是B超和CT,就胆囊癌本身的诊断,B超和CT的确诊率相当,但对胆囊癌直接侵犯肝脏的阳性率,CT扫描明显高于B超,所以CT对胆囊癌的术前评估是相当重要的。

胆囊癌极易造成肝脏、十二指肠、胃窦及结肠肝曲、胰腺等邻近器官的直接侵犯,这与胆囊的解剖及组织学有很大的关系,胆囊本身就附着于肝脏下面,胆囊外膜的结缔组织与肝小叶组织相连续,淋巴互相交通,二者间还有共同的引流静脉[1],其次是胆囊壁仅由黏膜层、肌层及浆膜层组成,而无黏膜下层结构,癌肿极易突破肌层达浆膜面[2],所以早期就可直接浸润、转移到肝脏,随着病情的发展及癌肿在胆囊内的起源部位、生长方式的不同,也可造成十二指肠、胃窦及结肠肝曲、胰腺等相邻器官的侵犯。

胆囊癌对肝脏的直接侵犯以肝右叶前段、后段及方叶最常累及,CT表现为胆囊窝脂肪间隙消失,胆囊窝内异常软组织团块[1,3],与邻近肝实质分界不清,受累肝实质呈片状低密度改变,边缘毛糙增强后不均匀的强化,也可呈等密度。从胆囊癌3型的生长方式来看,以肿块型最易造成肝脏的直接侵犯,因肿块较易突破胆囊壁浸润性生长,并与肝脏的接触面较广,因此,几乎所有患者均有广泛的邻近肝组织侵犯;而结节型由于肿块向腔内生长为主,与肝脏接触面较小,一般在晚期才发生肝脏的直接侵犯[4]。增厚型对肝脏的侵犯居二者之间,虽然其与肝脏的接触面较广,但因肿瘤不均匀生长,故只有生长活跃的部位侵犯肝脏[1]。肿块型胆囊癌直接侵犯肝脏需与肝方叶癌侵犯胆囊鉴别。一般胆囊癌侵犯或压迫胆管扩张的高于肝癌;增强扫描,胆囊癌的强化比肝癌强化明显持续时间长,如软组织肿块内见到结石影或强化肿块周围伴有较窄的低密度影围绕,更支持胆囊癌的诊断。而肝癌侵犯门静脉伴门静脉癌栓的又高于胆囊癌,且多伴有肝硬化,再结合AFP检测肝癌的诊断就更明确[4]

胆囊癌在临床上均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所以,能够在手术前对胆囊癌的侵犯与否、侵犯程度及范围做出准确的评估,对外科手术的成功实施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对病变的分期、预后也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崔延安,周钟珩,黄海青.胆囊癌肝浸润的CT诊断.放射学实践,2006,21(12)1254-1256.

[2] 虞崚崴,朱锦勇,冯赟.胆囊癌的临床分期和CT诊断.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6,17:35-37.

[3] 平学军,李春林.胆囊癌的CT分级和手术可切除性评价.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10)865-867.

[4] 周康荣.腹部CT.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74-75.

推荐访问: 肝脏 诊断 侵犯 胆囊癌 CT

【胆囊癌肝脏直接侵犯的CT诊断】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