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国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128层螺旋CT增强检查及后处理技术对胰腺癌的临床价值研究

|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探究128层螺旋CT增强检查及后处理技术对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胰腺癌患者, 按检查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128层螺旋CT增强后再进行对症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CT技术进行对症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和128层螺旋CT的病理表现。结果 对照组患者肿瘤部位:12例胰头及其钩突部, 占30.0%;13例胰颈部, 占32.5%, 9例体尾部, 占22.5%, 6例不确定肿瘤位置, 占15.0%;观察组患者肿瘤部位:13例胰头及其钩突部有肿瘤, 占32.5%, 15例胰颈部, 占37.5%, 12例体尾部, 占30.0%;观察组的检测方法诊断率高于对照组(P<0.05)。128层螺旋CT增强检查病理表现检查范围和视野较佳。结论 128层螺旋CT对诊断胰腺癌患者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128层螺旋CT;胰腺癌;临床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056

胰腺癌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 是指胰腺受到感染所引起的炎症反应。一旦发病后患者会感觉到疼痛难忍、食欲下降。起病急, 发展速度快, 严重时可引起胰腺的坏死, 其并发症出现全身或者局部, 血管内凝血、代谢紊乱、胰腺坏死或脓肿以及囊肿等。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胰腺癌患者进行对照研究,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胰腺癌患者, 按检查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 女18例, 年龄36~60岁, 平均年龄(45.1±

6.1)岁, 平均病程(3.6±0.7)年。观察组男19例, 女21例, 年龄48~65岁, 平均年龄(48.2±5.8)岁, 平均病程(3.9±0.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128层螺旋CT增强后再进行对症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CT技术进行对症治疗。两组患者的CT扫描方法基本一致, 具体操作:患者取仰卧位, 采用由飞利浦公司提供的128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测, 在患者进行扫描时必须是空腹, 将患者进行平扫, 利用高压注射器在上肢静脉注射80 ml非离子型对比剂 , 在患者的胰腺增强进行扫描, 20 s的动脉期, 45 s的胰腺实质期, 70 s门脉期, 扫描范围是患者的膈顶至脐平面, 扫描结束。观察组进行传输, 再进行三维重建, 即为平面重建, 最大密度投影, 容积重建和曲面重建, 观察患者的病变组织, 记录即可[1]。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方法检查的患者肿瘤部位 对照组患者肿瘤部位:12例胰头及其钩突部, 占30.0%;13例胰颈部, 占32.5%, 9例体尾部, 占22.5%, 6例不确定肿瘤位置, 占15.0%;观察组患者肿瘤部位:13例胰头及其钩突部有肿瘤, 占32.5%, 15例胰颈部, 占37.5%, 12例体尾部, 占30.0%;观察组的检测方法诊断率高于对照组(P<0.05)。

2. 2 两组方法检查的患者直接和间接征象 对照组患者的直接征象:采用常规CT检查, 将好的肿块进行平扫, 密度分析不清楚, 病灶边缘较为模糊, 见动脉期病灶, 未能观察出其密度, 与动脉血管对比显示较为模糊, 胰腺期病灶显示不清楚, 门静脉期肝脏增强;间接征象:胰腺轮廓有改变, 病灶和周围血管分界模糊, 动脉期未见病灶包埋在肠系膜上动脉上, 出现主胰管扩张, 双管征和肝内外胆管扩张,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出现肿大。观察组患者的直接征象:将患者的肿块进行平扫, 其病灶等密度、稍低或低密度分界的较为清楚, 且病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均匀强化边缘, 动脉期低密度病灶和动脉血管对比非常明显, 胰腺期病灶显示的非常清楚, 门静脉期肝脏有了明显的增强;间接征象:清楚的观察到胰腺轮廓改变的较为明显, 病灶和周围血管分界不清, 见病灶包埋肠系膜上动脉, 主胰管有明显的扩张, 出现较多的双管征, 肝内外胆管也出现较为明显的扩张, 淋巴结有明显的肿大。

2. 3 128层螺旋CT的病理表现 在CT扫描下胰腺出现局部性的肿大, 轮廓发生较大的改变, 增强后的病变组织密度较为明显, 肿块出现相对低密度。患者胰腺周围脂肪层逐渐开始消失, 胰管和胆管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 肿块逐渐侵入到周围血管组织和胰周脂肪, 有患者的周围血管组织和胰周脂肪被包埋, 管壁规整性较差, 患者的侧支循环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 脾肿大, 梗死, 淋巴发生转移, CT图像结合的较为清楚, 肿瘤大形态小、部位、血供和周围的关系都有详细的说明, 能够直接依靠成像判断患者的胰腺癌能否进行切除, 观察胰周血管受累情况选择合适的切除手术方法,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胰腺癌是人体消化道的恶性肿瘤之一, 当发生胰腺癌时患者会出现水肿、出血、坏死、充血等症状, 而且患者会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在检验中血和尿的淀粉酶会升高[2]。临床上的胰腺癌主要源发于胰腺腺管和腺泡, 胰腺腺管和腺泡形成质硬的肿块发生炎性改变, 导致肿瘤的边界较为模糊, 主要表现为出现少血供肿瘤, 围管性浸润。少血供肿瘤是指胰腺肿瘤的血供组织比正常的胰腺组织的少。按胰腺炎的起病急缓程度可将胰腺炎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胰腺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体, 胰腺分泌的胰液是重要的消化物质, 因此胰腺是消化作用最强的器官。引起胰腺癌的原因主要有胆道系统疾病、酒精或药物的刺激、感染等[3]。在正常情况下, 胰液在其腺体组织中含有不活动即无活性的胰酶原。胰腺炎若不能及时治疗会引起许多并发症, 轻症的急性胰腺炎很少有并发症, 而重症胰腺炎则会引发胰腺脓肿、脏器功能衰竭、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

128层螺旋CT检查相对于常规的CT检查对胰腺癌患者的诊断具有较为突出的优点, 该方法的分辨力较高, 可通过128层螺旋CT检查直接显示患者的病变组织和器官, 弥补了X线检查的缺陷;检查时间较短, 操作简单, 患者容易接受, 诊断迅速, 结果准确, 对急救患者具有较大的意义;便于患者进行复查, 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演变, 并做相应的治疗;检查成像清晰, 将患者的病变程度显示的较为明确, 检出率高;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 可将图像的密度和亮度进行适当的调节, 分辨率较高, 可增强图像扫描, 较大的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显示率, 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 128层螺旋CT对诊断胰腺癌患者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价值, 可利用该方法的后处理技术较为清楚的反映出患者的病变组织, 提高患者的治疗准确率和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采用。

参考文献

[1]廖智. 128层螺旋CT影像与MRI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 23(8):30-31.

[2]杨洪, 郑伟.应用螺旋CT实施灌注显像综合诊疗胰腺癌的价值.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56(6):1554-1555.

[3]高文, 郭会清, 何志坤, 等. 128层螺旋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4):96-98.

[收稿日期:2016-09-30]

推荐访问: 螺旋 临床 后处理 胰腺癌 增强

【128层螺旋CT增强检查及后处理技术对胰腺癌的临床价值研究】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