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国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思维导图在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综述

| 浏览次数:

1 引言

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受到了关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批判性思维,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因此,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英语词汇、口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相关研究比比皆是。本文搜集了2008年至2018年11年间有关思维导图在中小学阅读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根据思维导图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研究焦点、方向和目的进行归纳和评述,希望能更好地促进思维导图在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 思维导图及其理论依据

思维导图(Mind Map)又称概念图、脑图,是英国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东尼·布赞(TonyBuzan)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起初旨在帮助那些“学习障碍者”,后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布赞(2005)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够整理思维的工具,它能轻松地将信息存入大脑又能快速将信息提取出来。”依据大脑思维放射性的特点,思维导图从中间的关键词开始向外不断发散,分支处通过线条、词汇和图形连接组织起来,从而使一连串看似毫无关联的信息变成彩色的高度关联的图形,便于人们记忆。

思维导图源自科学的理论依据。第一是是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Ausubel,1963),即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首先,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存在能使新旧知识相互关联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能起到桥梁的作用;其次,学习者需要积极主动地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思维导图通过简单直观的图形使新旧知识发生关联,同时也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第二是信息的加工层次理论(Craik&Lockhart,1972)。该理论提出,记忆的保持取决于加工方式:加工层次越深,记忆保持越好。认知加工包括两种加工层次:形式加工层次和语义加工层次。后者相较于前者,加工层次更为深入。思维导图将看似毫无关联的知识点通过词汇、图形等方式组织起来,形成了知识网络,便于学习者提取知识。色彩、线条或图像等也能加深学习者的印象。第三是可视化理论(Paivio,1986)。该理论来源于Paivio的双重解码理论,其中心思想如下:如果知识能够同时以图像和语言方式呈现,那么人的认知和记忆水平将被提高。Eppler 和Burkard(2004)对可视化的定义是:可视化是通过可视的形式来呈现信息,是一种图形化表现方法。思维导图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图形形象地展示,在减轻了学习者的认知负担的基础上更好地帮助他们记忆和理解。最后是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结果:学习者并非空着脑袋进教室,他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教学需要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Archambault,1964)。让学生独自绘制思维导图或小组讨论共同完成思维导图,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3 文献综述

3.1 思维导图在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焦点

笔者发现,在众多有关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中,只有小部分文章在理论层面上阐述了思维导图的意义和运用策略,如思维导图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使用,不仅符合初中英语知识结构,也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规律。大部分文章都以结合实际教学案例的方式来探讨思维导图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例如,张艳雯(2016)结合自己的初三阅读教学经验,提供了图表型、头脑风暴型、分层结构目录、解决问题型四种常见思维导图的课堂运用;张艳珊(2015)等研究者都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验证思维导图在中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2 思维导图在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方向

通過整理,笔者认为思维导图在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方向可分为以下五种: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研究、文本解读、语篇教学、元认知学习策略培养以及基于认知理论探究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课堂的应用。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研究中,赵玉琤(2016)将思维导图作为教学支架穿插于读前、读中、读后活动中,以提高英语绘本教学的实效性。有一些学者利用思维导图对文本进行解读。例如,顾敏(2014)利用思维导图对高中课文从语篇体裁、语篇结构和语篇语境三方面进行文本解读,研究发现思维导图的使用有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马武林(2008)通过思维导图这一教学辅助工具进行高中英语语篇教学,使学生在语篇基础上掌握全文。有研究者试图通过让学生独立制作、与教师讨论和修改篇章结构思维导图,来训练学生的篇章知识的元认知学习策略。例如,黄雪英(2009)认为高中低年级段的学生在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计划、监控和评估自己的学习进程,从而发展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还有些学者基于不同的认知理论来探究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课堂的使用。例如,王新阳(2010)和沈爱芬(2014)基于图式理论,以不同的体裁作为教学案例,将思维导图运用在读前、读中和读后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来调动学生在阅读整个过程中的语言、内容和形式三种图式,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及提高阅读能力;邹建军(2013)从认知主义理论视角出发,以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几篇课文作为范例,探究思维导图是否能够发展学生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3.3 思维导图在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目的

阅读发现,大量的文章表明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上的使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以及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上,于弘淼(2018)采用行动研究法,发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能够提高学生的语篇衔接能力;师海红(2010)认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使用能培养学生的篇章意识。学者们(吴琦、杜尚荣,2018)认为,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提高学生捕捉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而且,思维导图的制作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增进师生和生生互动。为了弥补学生英语词汇的短板和降低课文阅读难度,黄芳(2018)提出教师在设计思维导图时要秉持“以阅读为中心、以单词为拓展”的理念,将课文重点单词放在思维导图的分支中。

4 结语

通过以上相关文献综述,可以发现,思维导图在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有些研究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缺乏思维导图对学生发散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针对性研究,虽然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或实证研究的方式表明思维导图在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使用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这些研究大都停留在整体理论层面上,缺乏针对性。再者,许多研究侧重以教师如何运用进行阅读教学的角度,缺乏从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的角度来研究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所调动的认知策略或阅读策略。笔者认为,今后的研究可以尝试从学生学习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角度出发,依靠现代科技的力量,实证探究学习者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学习的过程,例如如何调动学生在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有关阅读和认知的策略以及学生的分散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推荐访问: 在中 综述 小学英语 思维 研究

【思维导图在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综述】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