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国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电子对抗协同使用在要地防御作战中的应用研究

| 浏览次数:

zoޛ)j馟i--J۝ʉ)bͫbzzW'({^gޱ(اjب){*h{]yi⚚+)޶^iܨ~Gןz{计划、当前需要达到的作战效果、各种限制条件、风险评估等情况后,进行干扰目标的决策与确定。干扰目标的确定可以是决策支持系统自动决策,也可由指挥员人工参与决策。

二是,干扰资源分配阶段;就是当需要被干扰的多批目标确定以后,可由决策支持系统根据目标的威胁系数、各平台干扰效益,按照一定的资源分配算法进行要地防御电子对抗干扰资源分配决策。干扰资源的分配也可由指挥员人工参与决策。

1.3 打击阶段

当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干扰资源分配后,要地防御作战中的电子对抗指挥员可下达干扰命令并分发到各平台,各平台按照命令实施干扰,实现电子对抗协同干扰。

1.4 评估阶段

对目标实施协同干扰后,可根据辐射源目标参数的变化情况、目标的运动轨迹变化情况等信息进行干扰效果的评估,当干扰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时,还可以更改干扰分配方案

分析上述4阶段可知,目标截获阶段和打击阶段的核心是电子对抗协同侦察和协同干扰。

2 电子对抗协同侦察方法

电子对抗协同侦察[2]是指参与要地防御作战的各电子侦察系统间合理分配侦察资源,保证及时获取敌电子情报,掌握海战场电磁情势变化,判断敌作战企图,为制定战斗计划、调整战斗部署提供准确、及时的情报,为电子对抗作战提供可靠的目标信息。

2.1 电子对抗协同侦察基本原则

1)侦察资源的配置要满足要地防空的作战要求,尽可能缩短作战反应时间;

2)根据要地防御作战不同阶段的任务要求,应及时调整侦察资源的分配;

3)全时值更侦察;

4)点面结合,充分协同,确保全面侦察,不留死角;

5)电子对抗侦察以侦察敌预警探测系统、导弹末制导雷达等空中威胁为重点;

6)做到不漏情的同时,节省电子对抗侦察资源。

2.2 电子对抗协同侦察方法

根据敌情、参与防御作战的各侦察平台所处位置和侦察装备的性能,在要地防御作战中电子对抗协同侦察方法包括按方位协同、按侦察对象协同等。

按方位协同,是为加强对主要作战方位的侦察。通常应指定要地防御兵力中担任哨舰的水面舰艇对主要方向进行侦察,预警机、岸基侦察站对作战区域进行全面侦察,并在部署阶段保证各平台侦察方位相互衔接(相邻方位有一定重叠区),并保证侦察方位能完整覆盖要地防御所面临的威胁区域。

按侦察对象协同,是为了保证对主要侦察目标的侦察。通常是在有预先敌情通报时使用。方法是预警机升空对主要侦察目标进行侦察,同时水面舰艇加强对主要侦察目标的侦察,岸基侦察站全面侦察。

3 电子对抗协同干扰方法

电子对抗协同干扰[3]是指通过合理分配参与要地防御作战的各平台的有源/无源干扰资源,实现多个平台有源/无源干扰资源的协同使用,从而达到提高防御整体干扰效果的目的。

3.1 电子对抗协同干扰基本原则

1)干扰资源的配置要满足要地防空作战的要求;

2)干扰资源的分配应首先考虑指挥部的安全,其次才是其他平台的安全;

3)优先干扰要地核心目标区域,其次是近区目标、中区目标,最后是远区目标;

4)优先干扰导弹末制导系统,同时兼顾机载雷达;

5)以防御体系协同干扰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6)当出现新的威胁辐射源时,应及时调整干扰资源的分配;

7)把握协同干扰时机。

3.2 有源协同干扰方法

有源协同干扰包括协同欺骗干扰和协同压制干扰两类。对欺骗干扰而言,角度和距离欺骗协同比较困难,协同使用的平台如果其中一个使用不当,即对其他平台产生影响;欺骗干扰样式中的通断干扰可以协同使用,主要用于对导弹末制导雷达实施协同干扰,但是由于协同的平台之间需要靠数据链进行信息传递,在作战中数据链比较容易受到干扰,同时在反导作战中时间要求也比较严格,数据链在时间传输上有一定的延迟,因此在协同上也比较困难。

相对协同欺骗干扰,协同压制干扰是目前比较实用的方法。协同压制干扰属于支援性干扰范畴,其出发点主要是由于单一的干扰资源功率有限,难以在与敌方传感器材的功率对抗中占居优势地位,从而难以在敌方雷达上造成足够的干扰扇面以遮盖我方目标的回波信号。此外,针对传统的以单一平台自身干扰机所实施压制干扰,敌方可能通过干扰机的方向(即干扰扇面的中心线)来判断我方干扰平台的方位,从而威胁我方干扰的平台的安全。而岸基、空中以及水面舰艇多个干扰机同时对敌方雷达实施压制干扰,共同形成一个有效干扰扇面,这样每部干扰机的功率要求不至于太大,敌方雷达也无法根据干扰扇面的中心线来判断我方干扰平台的方位,但其所要求的有效干扰扇面比单一平台自身的干扰机实施对敌压制要大得多。

协同压制干扰主要对机载搜索雷达和导弹末制导雷达实施干扰,对导弹末制导雷达干扰与欺骗式通断干扰一样,协同起来比较困难,通常协同使用比较困难。对火控雷达协同相对比较容易,对火控雷达干扰在时间上要求不是很严,协同起来比较容易,多部干扰机的功率相对单一平台来讲大得多,因此可以协同使用。当参与要地防御各平台收到敌机载搜索雷达信号时,当判断为敌方雷达不具备大范围、多点频率捷变能力时,可利用防御体系内干扰功率强的两部电子对抗系统在相同频段内对其实施干扰;当判断为敌方雷达具备大范围、多点频率捷变能力时,体系内多个干扰功率强的系统在不同频段内对其干扰。

3.3 无源协同干扰方法

无源干扰主要有远程迷惑干扰、质心干扰、冲淡干扰、烟幕遮蔽干扰四种样式,从要地防御电子对抗的角度出发,迷惑干扰是需要重点考虑协同问题的干扰样式。

迷惑干扰的主要战术作用包括:一是,延缓敌方雷达识别真实目标的时间,提高己方平台作战响应能力;二是,将敌攻击导弹引向假目标,提高己方平台的生存概率。

在要地防御作战中,岸基装备的无源干扰主要是利用岸基无源干扰站,为各类重要大型设施设备、重要目标、机场等地面目标布设大面积宽波段液体烟幕,对战场部队转移和集结提供烟幕保护,干扰敌方各类侦察,在水源充足地区通过自吸或消防栓提供水源,为重要目标设施提供连续防护水幕等。

参与防御作战的水面舰艇采用发射干扰弹的方式对敌目标实施迷惑干扰。

1)迷惑干扰时机与干扰弹布设位置

迷惑干扰的时机相对比较灵活:一是,敌突袭兵力接近可能完成任务线且其搜索和目标指示雷达尚未开机之前;二是,与有源压制干扰配合,在有源压制干扰实施之后再进行迷惑干扰。

远程箔条迷惑干扰弹的布设原则:一是,尽可能的靠近来袭平台;二是,尽量增大来袭平台相对于要地防御目标的方位差;三是,干扰弹的图形接近防御体系内各平台部署阵形。

2)远程迷惑干扰弹的发射方式

在实施远程迷惑干扰的过程中,需要参与防御的不同的舰艇之间进行协同干扰。另外,由于不同的敌我态势,发射平台的选择有差异,不同发射状态下的发射诸元也不同。图3表示威胁来自二、四象限的远程迷惑协同干扰方式。

4 小结

要地防御电子对抗作战从传统“单平台”独立作战向“多平台”电子对抗协同作战模式转变过程中,电子对抗协同作战使用方法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围绕要地防御作战中电子对抗协同作战信息流程,重点对空方面作战条件下的电子对抗协同原则、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随着我海军各兵种电子对抗兵力和作战能力的发展与电子对抗指挥控制系统的完善,要地防御电子对抗协同作战的内涵将更加丰富,下一步将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海翔,马林立.美军网络中心数据战略及实施特点[J].外军信息战,2012,136: 5-9.

[2]张韬,刘以安,张殿友.多舰协同侦察的辐射源目标测向定位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9,25(4):238-240.

[3]吕明山,刘冬利,陈奇.舰艇编队雷达协同干扰实现研究[C].第八届水面舰艇作战与理论研讨会,2009:52-54.

[责任编辑:田吉捷]

推荐访问: 要地 协同 防御 战中 对抗

【电子对抗协同使用在要地防御作战中的应用研究】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