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国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天津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 浏览次数:

摘 要:发展休闲农业,必须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农为本,统筹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本文围绕天津休闲农业发展目标,提出天津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新途径,包括夯实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增强政策落实及规划引导能力、提升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品牌可持续影响力、增强休闲农业管理服务能力,促进休闲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天津;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7.03.012

Some Thought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Tianjin

HUANG Xuequn

(Rural Economy and Zoning Institute of Tianjin, Tianjin 300192,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rgu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we must set up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coordination, green, open and share development, with agriculture as the present, and to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ion, life and ecology. Based on the obj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Tianjin, a new approach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Tianjin was proposed. The basic resources included tamp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ha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and planning guidance ability, enhance the abil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engthen the operation of the main brand influence, enhance the service ability of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Key words: Tianjin; leisure agri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休闲农业作为体现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一体的农业经营方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更好地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新业态。截至2015年,天津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户达到3 000家,带动农民就业人数28万人,接待游客1 600万人次,实现农副产品及旅游综合收入50亿元[1],休闲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实力的重要途径。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推动农业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和产业脱贫的重要渠道,是推进全域化旅游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农加发〔2016〕3号)。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2]。

1 休闲农业发展以五大理念为指导

天津休闲农业发展必须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全市“一减三增”的结构调整部署和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经营主体开展种植业资源、林业资源、畜牧业资源、渔业資源、休闲观光资源的深度开发和高效利用,促进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都市农业发展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和激励机制上多管齐下,以农为本,统筹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树立开发与保护并举的理念,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1.1 创新发展理念

必须把创新发展摆在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核心位置,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要求,不断推进管理创新、经营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创新经营机制,围绕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农业园区、休闲景点、经营户(点)品牌建设,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定制农业、创意农业、养生农业等休闲农业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民居、农事节庆、园艺农技、生态教育价值,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积极培育休闲农业合作社,激发农民创业创新活力,形成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休闲农业规范标准的普及应用,引导行业自律、诚信经营,提高休闲农业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水平,提升休闲农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创新服务方式,推动互联网与休闲农业旅游的深度融合,建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服务体系,依托信息网络,实现休闲农业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上传下达。

1.2 协调发展理念

休闲农业要与全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旅游业发展以及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加强规划对接、协调用地空间,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发展休闲农业必须以农为本,要保障耕地性质不变,严格控制非农建设过多占用耕地,落实种植业、养殖业生产设施配套用地指标,适当配置休闲设施;所有休闲农业项目和活动要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文明,与地理标志农产品和水库、盐田、滩涂、湿地、海岸线等特色自然资源相结合,与人文资源和地方文化相结合,与生活方式多样化需求相结合,将识农教育、学农体验、乡土农情、康体养生、艺术创作等作为开发重点,将农耕体验、民风民情、饮食文化、曲艺艺术、庆典活动等融入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强化农业产品、农事活动、环保包装、乡土文化和经营场所的创意设计,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商品,策划最有地方特色、民俗民风特征和参与性强的休闲农业活动,注重规范管理、内涵提升、公共服务、文化发掘和氛围营造,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同时,推动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1.3 绿色发展理念

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规律,综合考虑所在区域环境承载能力,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构建前后衔接、合理高效的休闲农业产业链条;坚守水土资源保护红线和生态环境底线,科学谋划农业生产空间、生态空间,加快土壤修复、水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根据农业链条各环节的生态保护要求,同步进行农业标准化、绿色化生产与绿色环境美化、农田景观营造,实现经济活动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要根据全市山区、平原、沿海三类旅游区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区域,根据区域环境承载能力、设施接待能力,合理规划产业融合发展的规模,确定休闲农业重点发展的空间区域(三板块三带九区);依托“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农业园区、种养基地”统筹安排生产和休闲服务项目,推广低碳、循环、节能、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倡导低碳休闲模式,营造静谧自然的休闲环境,促使休闲农业建设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1.4 合作发展理念

根据《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总体要求,按照“平等协商、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宗旨,京津冀地区的农业、旅游、文化、餐饮等产业合作交融的时代已经到来,通过平台交流互动,加强与北京、河北在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京津冀休闲农业协同发展的工作机制和项目联合开发机制,在休闲农业规划创意、人才培训、经营模式、活动策划、旅游交通、网络营销等方面拓宽合作领域,逐步深化合作成效,促进休闲农业上档升级。

1.5 共享发展理念

共享包括资源共享、人才共享、平台共享、交通共享等,但共享发展的重点是利益共享。利益共享的着力点是要让参与休闲农业建设的主体获得公平合理的收入,从而使休闲农业更具活力。发展休闲农业要以农业为基础,农村为载体,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科学构建农民利益分享机制,增强农民自主发展意识,激发农民创业创新活力,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鼓励农民以承包土地入股发展休闲农业,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公司+员工”“合作社+农户”等方式等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发经营休闲农业项目或精品线路,让农民分享休闲农业增值收益。

2 天津休闲农业的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天津市将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休闲农业载体建设,依托科技手段和创意策划,促进形成休闲农业聚集区、发展带、特色村点、星级农庄及经营户点,不断提升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20年,乡村旅游在行业管理、接待能力、发展规模、品牌效益等方面得到明显提升,基本形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城乡居民休闲需求的民生产业。天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与北京、河北共同探索休闲农业合作发展模式,联合推出京津冀休闲农业旅游线路,围绕滨海玫瑰香葡萄、滨海大港冬枣、宁河七里海河蟹、西青沙窝萝卜、滨海海珍品等特色农产品资源,融合区域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推出津味民宿系列、特色镇村系列、农业园区系列休闲农业品牌。

3 探索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新途径

围绕天津休闲农业发展的目标,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夯实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加强几个能力建设,包括增强政策落实及规划引导能力、提升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品牌可持续影响力、增强休闲农业管理服务能力,促进休闲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1 夯实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

休闲农业的可持续性注定了与生态保护、农田环境、种养模式等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无污染的农产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休闲农业提供了优质的休闲观光资源,而休闲农业的发展反过来刺激经营主体保护环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要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要注重改善农业种养的基础条件,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对原生态环境的开发破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畜禽粪便、农膜、秸秆基本资源化利用,甚至要投入资金来恢复已经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建好各种基础设施保护自然环境。着力改善休闲农业载体附近的道路、给排水设施、信息网络设施、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餐饮住宿的洗涤消毒设施,合理配建停车场、厕所、游客综合服务中心等休闲辅助设施,因地制宜改建乡村民俗展览馆、特色餐饮、特色民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

3.2 增强政策落实及规划引导能力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发展休闲农业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及意见。早在2007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此后,2011年“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4年“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2016年“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的出臺,要求我们结合天津市农业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津党发[2016]8号文件(津党发[2016]8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基础上,研究制定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细则,并推进这些政策的落实,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真正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对于天津这样的大都市地区,发展休闲农业首先要结合国家的政策导向,制订好本地的休闲农业用地政策。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下,结合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用地规划,结合天津已有的农业园区、农家乐、特色村点、特色镇的实际用地情况,抓紧制订休闲农业项目用地指导意见,重点解决休闲农业发展所需的建设用地指标。同时,由政府牵头不断完善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培训交流、活动展示和信息服务等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多规合一”,注重休闲农业专项规划与10个有农业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等的有效衔接,注重休闲农业项目规划与原有农业园区规划、基地规划的对接,实现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打造多点覆盖、相对集中的休闲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

3.3 提升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新经营机制和组织模式,推进“合作社+农户”、“示范户+农户”、“村集体+农户(经营户)”、“公司+集体+员工”、“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户”等多种模式,积极培育休闲农业经营大户、专业合作社、休闲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农家乐、农庄、农业园区、特色村镇等休闲农业项目,能否盈利关键在于经营主体的人员结构、营销策略和运作模式。建立乡村旅游人才引进机制,加强引进和培育休闲农业的带头人、职业经理人,吸引资金、技术、人才集聚休闲农业各类载体,引导各类规划设计、创意策划和市场营销人才参与休闲农业的项目规划、策划和推广,与京津冀各类休闲旅游门户网站对接,建立集信息服务、营销推介、物流交易、虚拟展示为一体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创建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和微信推广服务平台,提高休闲农业顶层设计和品牌创建水平。加大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相关高校开展合作,开设休闲农业旅游专业课程和培训项目,着重培养复合型、创新性的高级管理人才;利用企业或专业培训机构,对各类技术和服务人员定期进行专项培训,高度重视对民间艺人和民间技艺的教育与培养,将休闲农业讲解员、导览员、民俗表演人员等纳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逐步推动持证上岗制度。强化对一产转三产农民的技能培训,在礼仪礼貌、餐饮服务、菜肴制作、旅游纪念品开发、包装宣传等方面给予行业指导,使农民由单纯的种植业者向服务业人员转变,有效解决农民就业。

3.4 强化品牌可持续影响力

建立和打造天津休闲农业品牌,要以地域农产品品牌为基础,与特色名镇、魅力乡村、民间工艺、民俗文化等地域文化资源相融合,以乡村文化景观、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活动、农民生活环境及农村民俗风情为资源基础,开发融观赏、参与、休闲、度假、疗养、科普、美食、娱乐、购物等方式于一体的系列活动,推出休闲农业特色资源观光产品、农情农事体验产品、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农村民俗节庆产品和精品线路。由休闲农业协会牵头组织开展天津市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示范村(点)、示范经营户认定、星级评定等系列活动,引导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全国最有魅力的休闲乡村和中国美丽田园推介、全国休闲农业星级评定等活动,紧密围绕天津大旅游品牌整体形象定位,整体打造蓟县山野农家游、滨海渔业体验游、北运河生态观光游、七里海湿地风情游、团泊湖养生度假游等一批休闲服务品牌,通过节庆会展、主题活动、形象设计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推介,结合品牌线路的特色,不定期举办绿色美食文化节、农事体验节、丰收节、书画节、戏曲节等节庆活动,塑造一批精品经营户点,提升休闲农业品牌影响力。

3.5 增强休闲农业管理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市区两级以农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休闲农业管理体系,基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安排专人从事休闲农业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各级主管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各区结合旅游服务业发展重点,因地制宜成立休闲农业旅游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各区休闲农业旅游的管理、协调、监督、指导和服务及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指导镇街村调整休闲农业旅游布局和产业项目开发;建立健全休闲农业旅游建设标准和各项管理制度。发挥天津市休闲农业协会的桥梁作用,会同农业、旅游主管部门,宣传贯彻国家及地方有关行业标准,参与等级划分与评定、示范点的评定复核等工作;组织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评定活动;协助主管部门办理课题立项、成果评定和项目推广中的具体事宜,引导休闲农业的有序发展和规范经营,为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建立和完善休闲农业相关行业标准和运行规则,加强对休闲农业经营场地、接待设施、活动项目以及食品卫生、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的安全规范管理,推进休闲农业标准化建设。对海上、水上以休闲渔船为载体的休闲农业项目,要明确管理主体,严格审批制度,落实业主的安全责任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器材,严禁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渔船从事经营活动。严格依照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等要求,以区域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功能区达標为前提,通过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机制、完善环保措施、控制区域污染排放总量等措施,确保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会文.天津打造休闲农业升级版五个提升扮靓乡村旅游[N].天津日报,2016-04-05.

[2] 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刘社,张发民,张承.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10,27(6):1-4.

[4]张力越,马俊.加快河南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0(11):130-132.

[5]牛沙沙,韩兴勇.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5):79-82.

推荐访问: 天津 可持续发展 几点思考 农业 休闲

【天津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