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我和光明15年》王佳芬 著
人生的舞台源自机会和奋斗
我是一个工人家庭的女儿,儿时只有将来做老师、成为劳动模范的梦想。我在一生走过来的每个岗位上都不敢有“野心”,只是想在每个岗位上都做得最好。
我敬爱的父母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一生的榜样。他们不屈服于命运,从“打工妹”、“打工仔”开始,靠着自学和勤奋打拼成为万人大厂的厂级和中层干部;他们不追逐名利,处处为国家、为企业、为他人着想的正直善良,使他们受到周边人的尊重和信任。我在这样幸福和睦、乐观向上的家庭中度过了我快乐的童年与少年,家是我成长的起点,更是我一生的加油站和安全的港湾。
从1968年到上海郊区农场下乡,到1990年回到上海,在农场工作的22年中,我以花季的憧憬、青春的热情和壮年的成熟,书写着那个年代知识青年的疯狂、迷惆、痛苦、挣扎和思考。“大家都想回上海,那农场的地谁种呢?农场总要有人留下,既然已经来了,那我就留吧……”想法就这么朴素简单,一留就是22年。留下了又不甘无所作为,在什么岗位都希望能做得最好,于是从普通员工,到班长、排长、连长、党委副书记,一直做到农场的一把手。
想做得最好,我愿意为最好付出努力和代价:在六年干农活的“修地球”劳动中,我不怕苦不怕累,出工走在最前,挑担拣最重的,在一次次挑战上海娇姑娘的生理极限中,练就了“铁脚板”和过硬的身体素质,保证了我以坚强的体魄领导光明十五年的发展。在担任党委副书记的两年时间里,我曾六次主动带队到最艰苦、最有问题的基层做工作队队长,去迎接困难、解决矛盾。我曾经主动请缨当上工作队队长下到化工厂,我不顾家里需要照顾的孩子,也没想过我是外行,只要组织有需要我便前往。我也曾参与上海第一个工农联营企业——中国钟厂星火分厂的创建与发展,在社会的大舞台经受思想的历练,体验经济管理的乐趣;我从接受芦潮港农场场长任命的第一天起,每周星期一早上7点半出发去农场,星期六下午5点回家,一天十六个小时全身心投入农场工作,非要干出成绩,一干又是四年整。即使是当场工会主席,我的目标也是两年做到全局第一。
我永远在行进中,在争取工作舞台的过程中,锻炼才干,积累经验,为争取下一个更大的舞台创造可能。
在光明乳业发展初期,我曾经同时兼任牛奶集团和光明乳业董事长及总经理,我在尝试国企转制的新路,面对同事们的不解和当时有些领导的质疑,我坚持要求领导再给我一两年时间,让我完成这样一个国有大企业的转型。
想做得最好,你就要去把握机会争取舞台、扩大舞台,没有人可以阻碍你,关键在于你目标的坚定和不放弃努力……
在变革的大时代,创新和变革是使你做得最好的保证。“企业里唯一不变的就是不停地变”,我一直把“用自己的今天超越自己的昨天”作为座右铭勉励自己。
我敢作敢为敢创新,难免挫折不断,年轻时曾因执行错误路线被批判被贬职,我没有抱怨没有放弃,始终以积极的心态抓紧学习、积累知识、积蓄能量,为争取下一次机会全力准备。
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我从小喜欢看小说,当80年代初我第一次读美国汽车大王艾柯卡的传记时,崇拜、羡慕、激动,我喜欢得简直可以说是“走火入魔”。之后中国版的《乔厂长上任记》也把我迷得醉倒,我到处找人讲乔厂长的故事。也许我的基因里天生就有着做生意的基因和组织领导力。
十五年前从市委党校“跨世纪中青干部培训班”毕业时,面临再一次做政府官员还是干企业的选择,我没有犹豫地走进了牛奶公司,就像当年我在农场场长的位置上,局领导给了我局工会副主席的机会,并通过了民主选举,虽然这对我来说是既可以马上从郊区农场回上海,又有提升到局领导位置的好机会,但我想清楚自己更适合搞经济管行政,于是说服领导另选了他人。直到半年后有了新的机会,我才到农场局担任工业外经处长。在牛奶公司和光明乳业还是有欣赏我的领导,希望能提拔重用我,我还是留恋企业无限的发展空间,我喜欢企业追求卓越、不断变化的挑战,我喜欢企业可以张扬个性的氛围。我曾经和公司的干部讨论“要想自己年轻就把企业做大”的命题。假设40岁时做了1000万规模的企业,当然你不算年轻;如果你是100亿规模的企业,即使50岁了也还年轻;如果有500亿规模,也许更需要60岁人的经验和阅历。企业就是这样可以任人驰骋的大舞台。
我知道做得最好是要有具体目标的,企业发展得越快越大,关联的人越多,目标就要越清晰越可量化。于是我将最初的“国内一流,与国际接轨”的口号式目标,逐步发展成为公司每年滚动修订的战略规划。
于是在“用全国资源做全国市场”的指导方针下,我们以中国乳业领先公司、世界乳品十强的目标,开疆拓土,布局全国,十年鏖战后上海以外的业务占了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二强;于是原来内部配套供应的成本中心再次转型建成了面向全国、要做行业老大的市场化新锐公司。2003年我还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三层面金字塔发展的原则,成立了一批创业公司,使今天的奶酪公司勇敢地胜出成为市场第一的佼佼者。
即使在行业风起云涌、后来者居上、颠覆者变局的大变革时代,做中国乳业领先者始终是坚持我勇往直前的目标,就是在我们遇到危机,我们在恢复市场的最艰苦时刻,支撑我浴血拼搏的还是我们的理想和目标。
在十多年的总经理岗位上,我有幸结识了一批国际国内优秀的企业家,他们喜欢我谦和的学习态度和落实在行动上的“变现”能力,我则乐意在和巨人同行中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感受经济发展的国际化,体验全球500强的竟争力。
我理解在企业,总经理要干最重要和自己最擅长的事;企业的战略方向是,围绕战略配置人、财、物的资源,寻找、配置和培训合适的人。
为此我一直在挑战自身的弱点,从认真做事到把握方向,从自己做事到让别人完成你要做的事,从管事到管人。
企业永远在发展和调整中,也永远在刺激着企业家自身的进步,好学和善于学习是企业家的基本素质。做擅长的事,前提就是你的进步要先于和超过工作对你的要求。
我一直在努力实践光明乳业的全国化经营,希望在系统管理中保持每个经营单位的活力和动力,但遗憾的是,我始终没能破解“矩阵管理”这个世界难题。看来企业家做擅长的事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
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对人的重视,对人才的爱惜,除了得益于我性格中的高情商外,还有我在那个“斗争”年代,对压抑人性的反思和总结。我在80年代初写的一篇《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的文章曾小有名气地见诸报端并得以流传,那是我从基层企业的发展中强烈地感觉到尊重人的重要,我深刻体会到人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后来《天下无贼》里面有句经典台词:“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虽然此语在剧中用于反讽,也不无道理。
我很相信“企业家是稀缺资源”之说。1997年我们上实控股的大股东,专程请我们八个他们投资企业的总经理参加香港回归的庆典活动,对创造财富的企业家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身为长期以来被作为“16开一张纸”的国企干部,我真是感激涕零,大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动。
我特别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关键就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而这一切需要建设人才辈出的机制和企业文化。
在人才机制的建立中,我坚持透明和公开的原则。
我变过去的服从组织安排为双向选择,特别宽容那些没有听从我安排的经理。
我变过去提拔干部的求全求好为有专长能出活的方针,特别重用那些有见解、有个性、有能力的经理。
我们是上海最早开始市场化招聘人才、起用社会职业经理人的公司之一。当我好奇地听完“猎头”公司的运作模式后,我很果断地“下单”。三年中两百多名在外企有工作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加入了光明乳业。为此我们公司在人才市场声名鹊起。而我们实行的市场化人力资源策略也是一石三鸟,这些职业经理人不仅大大增强了光明管理队伍的实力,促进我们建立了光明文化,完善了管理制度,最重要的是激活了大批光明的老员工。在新的平台上,这些老员工增加了收入,提升了价值。
人才建设是一个“百年树人”的系统工程,我特别羡慕那些世界级公司的人才招聘制度、培养制度和培训生制度,我觉得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是公司最重要最值得的投资,总经理为此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不为过。你在人才问题上的战略思维、主动开发与系统运作,决定着你公司未来的竟争力。
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从国企两个根本转变的改革,从光明走向全国的市场化发展,从人治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靠系统管理,我把光明在市场上的进取和步步为营的核心竟争能力总结为“管理变革的能力”。
出于几十年计划经济的思维惯性,每个人都很习惯把“我们过去就是这样的”挂在嘴边,而我们要改变这些“旧”思想,需要以足够的勇气、充分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去化解舆论上的冲突、当事人的不解,乃至组织惯性的抵制。有时我们需要在敏感的政治时刻,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跋涉中放慢步子,放低调子,等待时机。但无论如何方法可以灵活,可以暂时地妥协,唯独目标不能改变,有时成功只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中。
1995年光明牛奶在上海市场还是“稳如泰山”,我们却不安分地准备远航走向全国了。当战略实施过程的难度比我们预想的更难,整个乳品形势变化比我们想象的更大,面对股东的质疑,面对员工的期待,精神和心理上需要承受的压力超过极限时,我告诉自己,此时你的态度决定一切,你的坚持才能稳定全局。是的,我们始终坚信只要方向对头,就不回头。
我记得2003年光明推广和宣传“无抗奶”遭到无理封杀,我坚持不在所谓的“声明”上签名,因为我们认为“无抗奶”代表着中国乳业的安全标准,代表着消费者的质量利益。在行业环境更进步的2006年,我们再次对消费者说“无抗奶”光明敢承诺。在“禁鲜令”风声鹤唳的那个时期,光明坚持高举新鲜的大旗,我们没有屈服和退让,我们以坚持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新鲜牛奶在中国乳品业应有的地位。坚持也常常表现在如何对待你的领导、你的股东上,在管理学中管理也包含着管理“老板”。我的体会是主动影响,争取支持,建立信誉,兑现承诺。你坚持要做的必须是你能做到做好的事。
我在不停地“再坚持一下”的自我对话中走出了光明十五年的路。这种坚持不仅仅带给我事业上的成就,慢慢地成了我的一种修炼、一种对待事业和生活的态度。
机会永远都青睐准备好了的人,我一直让自己处于时刻准备的状态中。清醒地了解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强项,逼迫自己要做就做最好,不消极,不放弃,自然就会看到你千百次在心中描绘过的风景!淋漓尽致的十五年,我非常满足,并满怀珍惜和感激!
中信出版社
2008年4月版
责任编辑:汤曼莉 温慧
定价:38.00元
推荐访问: 光明 我与 十五年 王佳芬上一篇:蒙牛屡罪不惩:刑不上大夫?
下一篇: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