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国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提出了适合该课程的几种有效教学方法,为该门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高职;建筑材料;教学观念;教学改革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应用型人才。建筑材料课程作为高职土木建筑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能、应用及其实验检测技能,以便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能正确与合理的使用建筑材料,同时为学习后续专业课提供基础知识。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怎样做到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其岗位技能,是高职教育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建筑材料课程特点及存在问题

建筑材料课程的其特点是理论性强、知识面广、系统性差、逻辑性差。该课程包括十多类、上百个材料品种,涉及面广,内容庞杂,且各类材料自成体系,它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叙述性内容多,缺乏理论计算分析,难记、难学。由于课程自身的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学生对这门课也不太重视,学习兴趣差,教学效果不好。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原有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教材不够完善。近几年,各种材料的标准和规范变动较大 ,实验方法也有所改变,新材料、新工艺相继涌现。现有教材内容显得过于陈旧,使得学生所接触的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脱节,导致学生认识面狭窄。其次,教材中文字叙述性内容过多,插图欠缺或不够形象直观,表格涉及较多专业术语,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

2、教学效果不理想。尽管高职教育一再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但是“重理论、轻实践”,“灌输式”的传统教育观念仍然较为常见。本门课程的传统教学是将课程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相对独立的内容,理论部分内容基本上都在教室讲授,实验内容的教学则在实验室进行,两者没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时较少。这种教学无法体现高职教育 “教中学,学中做”的特点,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3.教学手段单一。在建材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学习仍旧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其他辅助手段较少,仅仅靠教师的语言和相关图片,完全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外观形貌、工程应用状况,教学内容的传达脱离工程实际,欠缺生动,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此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在高职就读的学生大多数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较差,传统的教学手段已无法吸引学生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应着力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

1、优化教材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针对现有教材特点,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删除部分陈旧内容,增加建筑工程中推广使用的材料如建筑节能材料等内容,更新课程中引用到的新标准、新规范,强化材料检测内容。根据建筑市场岗位需求,将建筑工程中常用建筑材料的选用、保管和检测作为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以市场需求及材料检测为切入点,以“适度、够用”为原则,突出材料的检测,对材料的理论知识加以“淡化”。

其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学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样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就应该有所侧重,在重点内容讲解透彻的同时,兼顾讲解其他一般内容,其余内容则可要求学生们课后自学完成。建筑材料虽然种类繁多,但结合专业的特点,应该突出两个重点,即材料的基本性质及结构材料。材料的基本性质,它是研究建筑材料共性问题,是后继各章的基础知识。因此,应较详细地把材料性质的各个概念结合它们在工程中的应用介绍清楚,要求学生们牢固掌握。结构材料能否正确使用,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危和正常使用。所以,应把水泥、混凝土、钢材、防水材料列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

2、扭转教学观念,理论联系实际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此,“重理论、轻实践”,“灌输式”的传统教育观念并不适用于目前的教学要求。在建筑材料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发挥实验在建材课教学中的特殊作用,加大实验课时。由于建筑材料课程内容的叙述性和定性的性质,它对某些概念的描述是非常抽像的,仅仅凭借课本上的文字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如在研究水泥的凝结时提到的“初凝”和“终凝”这样的概念。这里不妨引用一下水泥的“初凝”和“终凝”这一对概念的定义:“初凝”为水泥加水拌和时起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终凝”为水泥加水拌和时起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随后开始具有强度的时间。这里的“开始失去“”完全失去”和“开始具有”等说法并没有严格的定量的规定。学生难以区分和掌握这样的定义,教师用语言对这些定义的描述也显得枯燥和难以理解,这样由实验对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的定量规定和区分,显然比上述的定义要精确,且实验形象、具体。

其次,引导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建筑材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仅仅通过短时间的学校教学来掌握多种材料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如,可组织学生进行材料市场调研 , 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名称、性质、用途、价格、规格、型号。也可带领学生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建筑材料的具体使用方法。也可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带着任务与问题到建筑企业中进行工作实践。

3、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趣味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下几种方法都能起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启发引导式教学。如在讲解石灰这一章节时,可以用于谦的《石灰吟》巧妙地引出将要学习的内容;在讲到混凝土时,引导学生思考混凝土浇筑完后为什么要在上面覆盖草帘并洒水? 在讲到钢材时,给学生观看网络上热播的“十五天建三十层高楼”的视频;在讲到沥青时,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沥青路而使用越来越普遍?这些问题都源自于生活实例,这些问题的设定,符合高职学生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 易激发其探究学习的动机。

第二,样品对比教学。“建筑材料”课程作为一门叙述性内容偏多的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感性地认识和了解各种建筑材料,我们应尽力收集相关的材料样品,进行展示,首先让学生对该材料有一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再介绍其性能、特点和应用等其他内容。同时,可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工程材料的共性和特性,便于掌握和理解其技术性能。如讲解混凝土拌和物时,可以当场取少量水泥、天然砂、石子和水进行搅拌,介绍各组成材料在混凝土中所起的作用,可让学生亲自尝试一下,观察不同配合比的材料性能的差异。

第三,师生互换教学法。高职学生活泼好动,自主管理能力差。一味地由教师进行单向知识传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影响中,疲倦感增强。在教学中,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有较为强烈的表现欲望, 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 他们很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笔者尝试师生位置互换,让学生来给大家讲授有关内容,然后由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学生会产生压力,会努力去掌握相关内容,以便能够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学生会有一定的成就感,尤其是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赞赏。

总之,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不仅应该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提出教学改革方案,而且还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课件,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模式等,争取使教学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

推荐访问: 教学改革 高职 建筑材料 课程 研究

【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