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国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浅谈产房梅毒防范措施

| 浏览次数:

【摘要】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所致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性传播疾病。本病的表现极为复杂,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组织,出现各种症状。早期主要侵犯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引起胎传梅毒,危害极大。而助产士由于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随时要与梅毒患者进行接触,在工作中承受着较大的职业压力,但对助产士工作环境的研究却很少。我们对助产士在助产梅毒患者时的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意外损伤和心理社会因素是影响助产士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助产梅毒患者的防护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缓解助产士职业压力,以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产房;梅毒;防护;助产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475-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1年11月对住院的1560例产妇进行梅毒血清学(RPR)检查,共筛查出RPR阳性孕妇6例,占住院孕妇总分娩人数的0.5%,其中隐性3例,Ⅰ期1例,年龄21~38岁。

1.2 助产土的工作流程:助产士的工作主要以观察产程、监护胎心、检查子宫颈口开大程度、接生、协助生活护理、指导母乳喂养等为主。以前躯、站立位较多,身体易疲劳,且助产士的面部易受污染物污染。

1.3 意外损伤:在接生过程中使用锐利器械较多,如剪刀、针等易损伤自身。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均可传播此疾病。其传播方式中通过血液传播的几率最高。含病毒浓度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血液、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

2 护理

2.1 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梅毒螺旋体离开人体,在48℃的水中只能存活0.5h,并失去传染性,经过日光照射、自然干燥很快就会死亡,在沸水中立即死亡。防止交叉感染:梅毒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播,其次可通过梅毒患者的分泌物、污染物、便盆、器械敷料间接传染。因此,应做好产房消毒处理及助产人员的自身防护,防止梅毒医源性传播。我院此类产妇分娩安排在隔离产房,产妇使用一次性垫单,产检时带乳胶手套,操作后及时用消毒液浸泡消毒,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单独处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器械处理:用过的听诊器、胎心监护仪探头用3%过氧化氢棉球消毒,听筒、皮尺、胎心监护仪的束带、血压计袖套、床单位及接生用过的器械应用含氯高效消毒剂浸泡后再清洗消毒,做好终末消毒。助产人员戴双层手套助娩接生,巡回人员也戴手套完成婴儿的处理等操作,对手有伤口的工作人员尤其注意戴手套完成操作,接生时使用的一次性产包及一次性吸管单独处理。

2.2 产时对产妇的防治措施:①情感支持。孕妇怀孕晚期急切等待分娩,一旦确诊为梅毒感染,一般心理上难以接受,表现为悲观、恐惧、焦虑,我们给予同情、理解、关心,尊重孕妇的人格,并做好保密工作,使它们放下思想包袱,放心接受治疗疗效果,从而消除紧张,为孕妇提供一个安全的分娩环境。②母乳喂养指导:孕期母亲经正规梅毒治疗后,RPR滴度下降4倍以上或1.2倍以下者可直接进行母乳喂养,而未经驱梅治疗或经治疗后滴度仍高者,暂缓母乳喂养。③产后护理:胎儿娩出后及时进行RPR检查,以诊断有无先天性梅毒,仔细检查胎盘,如胎盘体积显著增大,呈灰白色,送病理检查确诊,产后产妇及新生儿继续驱梅治疗,出院后嘱定期随访并进行RPR滴度检查,直至痊愈。

3 自我防护措施

①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实行弹性工作制,使人尽其职,物尽其能,在工作量大时多安排人员,以保证质量和安全。②防止意外损伤:树立全面预防的观念,把患者的血液均视为有传染性,规范所有孕妇在孕期做好各种生化检查,准确了解其传染病病情携带情况,并重点做好安全防护,在使用锐利器械时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使用刀、剪、针过程中采用有利于保护自己的方法,将各种器具摆放到一定位置,缝合会阴时固定好针头,进针、拔针过程中注意防止针刺伤。一旦被针刺伤时做好应急处理,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伤口,挤出伤口的血液,并用乙醇或碘伏彻底消毒,尽早检测抗体,依据免疫状态及抗体水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使用刺激性较强的化学消毒剂、接触可能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播传染病的患者的体液时要戴安全手套。③提高法律意识:要懂得护患双方的利益,特别是患者的利益,如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等。④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习心理学、社会学、人际关系学,加强心理护理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助产士有了宽阔的胸怀,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感染和影响他人,得到孕妇及家属的理解。产科护理工作琐碎,初为父母的产妇及家属往往对新生儿束手无策,经常求助于护士。因此,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极大的耐心,面对任何问题时能以科学的方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4 讨论

梅毒可分为先天性梅毒和后天性梅毒,先天性梅毒又分为早期先天性梅毒(出生前至出生后2年内发病)、晚期先天性梅毒(2岁以后发病)、先天潜伏性梅毒。后天性梅毒分为早期梅毒、晚期梅毒、潜伏期梅毒。梅毒主要是通过性交由皮肤、黏膜破损处传染,占95%,还可通过梅毒孕妇在妊娠4个月时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也可以通过产道感染、接吻、哺乳、接触患者污染的衣物及医疗器械、输血等传染,进行新生儿窒息抢救、针刺伤等也可以受到传染。梅毒的危害:①死产,胎儿呈浸软状态,全身各脏器具有大量梅毒螺旋体,此种类型十分罕见。②胎儿出生时或出生4周内出现肝、脾肿大、皮疹、黄疸、贫血症状,此类患儿死亡率高。③出生时或新生儿期无症状,在生后数月至数年出现症状,如关节肿胀、假性肢体麻痹等。

参考文献

[1] 李映兰,罗 贞.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7.

[2] 朱学俊,范廉洁,沈丽洁.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7.

[3] 项伟岚.护士12小时工作制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0,15(8):497.

[4] 杨 光.良好的护士心理素质是急诊护理质量的保障[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6):20.

推荐访问: 梅毒 产房 浅谈 防范措施

【浅谈产房梅毒防范措施】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