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国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探析

|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 探究对患有腺性膀胱炎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74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38例,选择经尿道的电切气化手术和灌注治疗,对照组36例患者仅使用经尿道的电切气化手术。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6%,差异较大(P<0.05)。结论 对腺性膀胱炎患者在经尿道电切气化的治疗后再进行相应的灌注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临床诊断;治疗探析

腺性膀胱炎为泌尿系统出现梗阻、感染、结石等情况,对膀胱造成慢性的刺激,使膀胱黏膜出现病变的情况,局部的黏膜组织出现腺上皮的情况。该疾病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经常被诊治为尿道综合症,该疾病若得不到良好的治疗,有可能出现癌变的可能。对于该病首先选择膀胱镜进行相应的检查,在确诊的基础上治疗,选取2010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74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治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74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治疗,55例女性,19例男性,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48.4岁,平均病程1.2年。对患者进行尿常规的检查,有35例患者为白细胞阳性,39例患者为红细胞阳性。对其进行膀胱镜的检查,有31例(41.9%)患者为膀胱三角区出现病变,有32例(43.2%)患者在膀胱颈口处出现病变,有11例(14.8%)患者为膀胱颈口和三角区都出现病变。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基本资料上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诊断 患者一般选择膀胱镜对患者进行检查,一般会出现的、三种状态:①乳头或者菜花样的病变,大小不等,周围的黏膜处于正常状态;②黏膜粗糙,黏膜不光滑而且有小丘样的隆起;③出现水肿和滤泡样的改变。还可以对患者进行B超的检查,可以对膀胱的占位进行了解,CT检查能够发现膀胱出现占位性的病变情况。

1.2.2治疗 对患者使用经尿道电切气化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选择硬膜外麻醉,将电切的功率设置为150W以下,切除的范围比肉眼能够看见的病变扩张2cm。将膀胱颈肥厚、抬高、纤维化的都进行切除,对合并尿道肉阜的患者将尿道肉阜进行切除。对于输尿管口以及周围出现病变的要把输尿管口和病变的部位都进行切除,并置入相应的导管。实验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进行灌注治疗,选择丝裂霉素,剂量为20mg,1次/w,在6次治疗后每月1次。治疗有进行相关检查。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1.4疗效标准 治疗痊愈:尿频、尿急等症状消失,膀胱颈的狭窄情况消失,泌尿系统的相应功能得到正常的恢复[1];治疗显效:尿频、尿急等症状得到显著治疗,泌尿系统的功能大部分得到恢复;治疗有效:病症得到一定的治疗,泌尿系统也得到一定的恢复;治疗无效:患者在治疗后没有得到较大的变化。

2结果

实验组38例患者,痊愈13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7.4%;对照组36例,痊愈10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7例,治疗有效率80.6%。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腺性膀胱炎这一疾病与下尿路的梗阻,反复感染以及结石等刺激有较大的关系,主要的发病部位在膀胱的三角区、颈部和尿道内口的下方。在对该疾病诊断时,需要对进行病理活检和膀胱镜的检查。其中女性的患者较多,在发病初期容易被判断为尿道的综合征。一般会选择经尿道的电切气化手术进行治疗,该种方法疗效果并不够显著,对照组患者仅得到80.6%的治疗有效率。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后进行药物的灌注治疗[2],能够对患病部位进行较好的杀菌消炎,还可以减少患者病情复发的现象,可以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6%。由此说明在电切气化手术后再进行灌注治疗很有必要。

对腺性膀胱炎患者选择膀胱镜进行诊断,确诊后进行经尿道的电切气化手术,在术后选择药物的灌注治疗,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减少病情复发的现象。

参考文献:

[1]王顺军,袁继凯,陈建军.女性腺性膀胱炎38例诊治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5(17):105-106.

[2]黄永明,蒲光平,严坤,等.43例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体会[J].江西医学院学报,2011,49(17):124-125.

编辑/许言

推荐访问: 膀胱炎 探析 临床 诊断 治疗

【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探析】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