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国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特点和发展探析

| 浏览次数:

摘   要:文章分析了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在中国音乐史上的意义,探析了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特点与发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特点;发展

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078-01

从我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历史来看,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音乐作品中,艺术歌曲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艺术品位非常高的歌曲形式,为中国新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在中国音乐史中的意义分析

(一)确定了我国艺术歌曲的形式

在我国古代歌曲史上,总共出现了物种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形式,即琴歌、小曲、散曲、词体歌曲、雅乐歌曲等,他们通常都是根据歌曲填词,或者和宗教、民歌等具有某种联系,或者与传统的诗歌具有紧密的联系,注重中国旋律特色。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引进了欧洲音乐的和声体系,为中国歌曲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语言与欧洲音乐的结合,共同确定了我国艺术歌曲的形式,使我国艺术歌曲的表现力向纵横方面更拓展。

(二)创建了“歌”的体载

五四期间,新文化运动是新诗与旧体诗的歌名,传统诗词从内容到形式都开始解体,新诗逐渐的蓬勃与兴趣。新诗容纳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内容,反映的是民主主义的理想与思想意识,具有清新的时代气息以及浪漫主义的诗风,在形式上,新的曲调取代了旧体诗的吟诵调。新诗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即音乐会歌曲构成了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歌词的主要来源。上海国立音专为了将新诗引进到音乐创作中,创建和推广了“歌”的体载,在我国艺术歌曲的园地中,新歌得到非常快速的发展,为艺术歌曲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二、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特点与发展分析

(一)20世纪2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特点与发展

20世纪20年代是我国艺术歌曲的起步阶段,在这一时期,一大批国内留学生相继回国,他们开始尝试着结合欧洲的作曲方法与中国古典诗词,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例如赵元任的《听雨》、《教我如何不想他》;萧友梅的《南飞之雁语》、《问》;青主的《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等。尽管这些早期歌曲的创作手法相对简单,音乐风格也比较平淡,相对于欧洲的作曲激发来说上处在初级的魔方阶段,但是这些作品在今天的艺术歌曲中依然散发着艺术的光芒。

赵元任先生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音乐家,他的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鲜明的音乐形象,独具匠心的钢琴伴奏以及创造性的和声手法,在半个世纪里都广为流传,无论是在艺术性方面还是在思想性方面都属于上乘之作。他创作的艺术歌曲的歌词通常选用胡适、徐志摩、刘半农等现代诗人创作的新诗,这样既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又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信息。从这些艺术歌曲创作理念上来看,赵元任先生非常重视歌词音韵与声调的特点,讲究曲与词的结合,既注重口语化,又富有运维,具有非常独特的风格;从形式上来看,他的艺术歌曲作品不仅具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色,还包含欧洲近代多声部音乐的特点。此外,赵元任先生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积极的探索了“中国话的和声”,其代表作《教我如何不想她》,是根据四段歌的特点,采用我国传统音乐中罕见的弱起节奏与三拍子和变体分节歌,对原诗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述与刻画,同时歌曲的结束语还有意识的运用了京剧西皮腔的曲调,使歌曲具有了更为突出的民族风格,堪称我国艺术歌曲的典范之作。

萧友梅是我国20世纪20年代另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其在德国、日本留学学习音乐,具有深厚的技术功底以及西洋音乐修养,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首歌曲,其中艺术格局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尤其是其在1922年创作的艺术歌曲《问》,是我国近代艺术歌曲创作的著名代表作,尽管该作品在风格以及音乐语言上具有模仿西方艺术歌曲的痕迹,但是富有逻辑性的旋律发展、和声和歌词的有机结合、简明的创作手法,使所有的听者都无比动容。钢琴伴奏采用的是和弦音与旋律音,左手伴奏为典型的四拍子第一排八度低音重复、后三拍柱式和弦的方式,歌曲的这种创作方式虽然在今天看来简单,但是在当时,萧友梅采用的“选曲填词”的创作方式,将欧洲“钢琴、旋律、诗歌”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月自身的创作相结合,为国内艺术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总之,虽然20世纪20年代为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的起步阶段,但是此阶段的歌曲创作中除了旋律声部以外,还增加了复调、和声、钢琴伴奏等,为创作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20世纪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特点与发展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多元发展的时代,30年代音乐家在创作艺术歌曲时,借鉴了20年代艺术歌曲创作者的经验,并有意识的将西方作曲与传统音乐相结合,探索和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

黄自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著名的音乐家,他短暂的一声创作了六十多首歌曲,但是其创作的歌曲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性,情感细腻并且技法娴熟。最能反映他艺术歌曲创作水平与精神作品包括《卜算子》、《花非花》、《南乡子》、《点绛唇》等,这些歌曲的歌词借鉴了古代诗人的诗词,通过词曲与歌曲的细腻处理,深刻而细腻的反映了古代人的面貌与精神气质。

黎锦晖是20世纪30年代另一名著名的音乐家,其创作的学校歌曲,将表演和歌曲结合起来,例如儿童歌曲表演《蝴蝶姑娘》、《好朋友来了》、《老虎叫门》、《可怜的秋香》等,这些歌曲紧抓儿童的心理特点,以艺术性的语言、优美的旋律、生动的形象,在国内儿童音乐创作中具有非常要的地位,其中流传至今并且脍炙人口的歌曲有很多,例如《小小画家》等。

此外,20世纪30年代是我国的动荡年代,抗日题材群众歌曲创作数量空前,例如,贺绿汀的《游击队歌》、呂骥的《中华民族不会亡》、麦新的《大刀进行曲》、洗星海的《青年进行曲》、聂耳的《码头工人歌》和《义勇军进行曲》等。这些以抗日救亡、安国为题材的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鼓舞人们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为民族解放而战斗。

总之,20世纪30年代是我国特殊的时期,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无论是在词曲的题材方面、反映时代风貌方面、创作速度方面都,都远超20世纪20年代,艺术歌曲的创作呈多元化方向发展,不仅采用中国民间的音乐素材,还吸收了西方的作曲技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音乐元素的结合,创作了非常多的优秀艺术作品。

三、结语

总而言之,20世纪早期我国艺术歌曲经历了起步、发展、成熟的过程,20年代作为中国艺术歌曲的起步阶段,30年代作为我国艺术歌曲多元化发展的阶段,这两个时期创作的艺术歌曲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并为我国艺术歌曲以及音乐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指明了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培喜.温婉的诗,唯美的歌——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特征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2]王培喜.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历史意义[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3]杨玲玲.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规律与审美范式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04).

[4]吕琳,王爱国.肇始与演进—我国20世纪20-40年代艺术歌曲创作[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04).

[5]杨光.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J].艺术评论,2010(10).

推荐访问: 探析 中国艺术 创作 年代 世纪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特点和发展探析】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