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国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教育管理学思考

| 浏览次数: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学校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教育管理学内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管理模式,也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高校管理思想,同时使引导性自我管理模式得到具体运用,有效地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当成为教育管理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管理;教育管理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的终身职业经历。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对其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确定一个最佳的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大学生围绕就读大学后的人生理想,在学校的指导下,对自己在大学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进行具体设计和全面规划,进而确定自己每个学年、每个学期在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努力方向,并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付诸实践。

虽然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但大多数仅仅停留在就业指导层面上,还没有上升到管理层面,还没有将其完全融入学校的管理体系之中,还没有成为教育管理学或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笔者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具有深刻的教育管理学内涵,体现了许多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和思想,应当成为教育管理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学的核心,属于人本管理的范畴。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倡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发挥人的自身潜能,提高人的自身内在素质。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建设人才,所以要为学生创造不断发展个性的条件,创设能够展示个性的舞台。个性的充分发展有利于人的自主性、灵活性、创造性以及潜能的充分发挥。个性特点鲜明、突出的人,往往富有创造性。然而,目前高校中却存在着与彰显个性不相和谐的音符,抑制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高等教育应该促使学生确立自我意识,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对自身的发展目标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并按既定的目标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在参与社会实践的同时,在自我调控中不断追求生存的意义,不断优化自我生命的存在,在为实现理想的追求中不断完善自我。因此,高校教育要确立个性发展的教育观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大学生首先进行自我评估,即对自己做全面分析,通过自我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此基础上确立奋斗的目标。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由于人的发展动力在其自身,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必须由自己主导。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性格类型、文化资本构成、价值观、才干、能力、职业生涯目标、对成功的评价标准等等不尽相同,所以不同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不相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也需要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很好地体现尊重个性差异、充分发挥潜能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理论是一种过程型的激励理论,在国外被称为现代企业之导航。目标管理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Peter F. Drucker)提出,他认为,“不是因为有了工作,才有目标,反过来说,正是因为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德鲁克对目标管理的论述有两个层次:第一是把目的和任务转化为目标;第二是每个成员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自我控制。目标管理包括三大要素:明确目标 、参与策划、目标期限和绩效反馈 。一般通过以下步骤完成目标管理:(1)确定使命和战略;(2)制定计划,大目标细化(每个成员都要参与设定自己的具体目标,然后各就各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完成计划付出努力);(3)工作考查与考评;(4)开始新的循环。

从本质上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管理模式。职业生涯目标通常分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阶段目标是对总体目标的细化。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确定大学毕业后的总体目标,并把总体目标细化到各个学年和学期。总体上讲,大一是适应阶段,大二是探索阶段,大三是拼搏阶段,大四是冲刺阶段。

没有追求目标的行动,就不能达到目标,也就谈不上事业成功。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每学期计划的实施和细化目标的完成,为实现总体目标奠定了基础,充分体现了目标管理的思想。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体现

“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高校管理思想

计划经济时代,高等院校的主要职能是教书育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就业是分离的。新时期,国家对毕业生不再“统包统分”,“以就业为导向”成为现代高校管理的重要理念,培养人才与学生就业密切联系起来,指导学生就业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01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待业人数逐年上升,大学生毕业后工作难求的局面已然形成。但专家发现,大学生就业难与大学毕业生择业盲目、缺乏职业规划有密切关系。资料显示,有40%的毕业生在走出校园时对就业前景感到一片茫然,另有一部分毕业生急功近利,心态浮躁,什么挣钱就做什么,还有的人随遇而安,找着什么干什么,最终遗忘了专业知识,或迷失了发展方向,碌碌无为。

大学阶段是学生职业意向形成的重要时期。2002 年11 月,北京农学院在2003届毕业生中进行了择业行为及其意向的调查,对413 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发现:52.54%的学生认为,个人的职业意向形成于大学期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大学生通过自我分析对自己做一个清晰的定位,并在大学期间按照一定的目标制定生涯发展计划,并为该计划的实施制定具体措施,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通过完成每学年、每学期的细化目标,实现大学期间的总体目标,为理性地选择职业做必要的准备,而不是盲目地“守株待兔”。应该从大学生进校时就开始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和训练,以便为学生一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指导工作要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在注重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实际应用能力,增强竞争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沟通的意识等,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引导性自我管理模式的具体运用

学生管理也是教育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陈旧而缺乏创新性,策略单一而缺乏时代性,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老老实实地服从、规规矩矩地做事,管理者满足于完成任务,没有结合实际考虑学生的需求,没有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这种管理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

人本心理学认为,人都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潜能,这种潜能是积极的、合理的和现实的。发挥人的潜能,是每个人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科学的学生管理应以学生的全面的、内在的发展为核心,为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而创造相应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不仅要关心学生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要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科学的学生管理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不单纯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体,以利于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个性化发展的条件,同时也是个性化发展的结果。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设了一个能让人全面发展的机制,间接地引导学生自主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所以,它是引导性自我管理模式的具体运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教师由命令者变成了建议者、引导者,由引导来协调大学生的行为,指导学生能够自我管理和协作,最终有效地完成个体规划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会明显增强。在这种管理方式中,学生本身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可引导学生走上自我管理之路,大大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宋明钧.高师学生潜能挖掘与素质培养探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6,(6):58-61.

[2]鄢敬新.职业生涯规划宝典[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

[3]许凤琴.现代学校管理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林艳新,丁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J].辽宁教育研究,2005,(5):21-22.

[5]王洪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J].教育评论,2004,(6):44-47.

[6]关勇.简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5,(4):37-38.

作者简介:

宋翠娥(1963—),女,河北遵化人,教育学硕士,张家口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地理学科教学论。

(本栏责任编辑:谢良才)

推荐访问: 管理学 职业生涯规划 思考 指导 大学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教育管理学思考】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