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国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 浏览次数:

摘 要: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党支部应建未建、工作力量薄弱、作用发挥不够、教育管理不严、正向激励不足的问题。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必须确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创新组织设置、加强班子建设、创新活动方式、构建长效机制,推动学生党支部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关键词:高校党建工作;学生党支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9)03-0017-0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①作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党支部是党密切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阵地,也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基础。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成为新时代高校党建的重大课题。

一、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

“细胞活,则肌体健。”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本细胞,只有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我们党才会变得更加坚强有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夯实党的执政之基、培养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好,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会坚如磐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任何一个执政党,如果忽视、削弱了基层组织建设,其执政地位必然受到严重影响。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些老牌执政党丢权垮台,无不与党员队伍松散、基层组织涣散有直接关联。②苏联解体的惨痛教训之一,就是党的基层细胞坏死了,基层组织涣散了,组织功能衰竭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基本丧失。③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实效,有凝聚力、战斗力,有助于把青年学生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起到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维护稳定的作用,反之则会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当前,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的影响越来越直接。西方敌对势力、国际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以及宗教极端势力对高校的渗透也无孔不入,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与日俱增,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因素始终存在。大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价值观尚未成型,知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其思想具有多元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面对复杂的形势,有的大学生党员不能明辨是非,极易迷失自我,做出一些不当的行为,不利于社会稳定。高校党建工作面临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亟须强化党支部建设,特别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学生党支部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唯其如此,才能引领大学生、凝聚大学生,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实现社会安定团结。

2.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事关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

塑造大学生,才能更好塑造未来。从性质上看,大学生最富有朝气、活力和梦想,不仅影响着国家长治久安和党的执政基础,而且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从数量上看,这支队伍规模庞大,且每年都有大批新生力量加入。《2017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956.4万名,比上年净增11.7万名,增幅为0.1%。学生党员178.8万名,新增学生党员69.9万名,增幅为31.1%。④近年来,在党员总量增速持续放缓的情况下,高校发展党员比例持续优化,学生党员总量保持相对稳定,高校成为发展党员、锤炼党性的大熔炉。从学生党员的影响看,相比农村、社区、机关、企业等领域,高校学生党员流动性更大,发挥的示范作用更强,持续产生影响的时间更长。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的骨干力量,既是被教育者,同时又是教育者,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才能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蓄青年力量。我国青年运动的实践证明,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青年代表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他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把个人奋斗与祖国发展联系在一起,用自己的真才实学为祖国建设做贡献。展望未来,迈入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⑤作为教书育人的重地,高校每年都会招录新生入学,每年都会培养大批青年学生党员,这些学生党员毕业后步入社会,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很快就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兴则国家興,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党员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骨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⑥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包括党支部在内的基层党组织,部分存在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⑦具体到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还存在支部应建而未建、工作力量薄弱、作用发挥不够、教育管理不严、正向激励不足的问题,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数量轻质量的误区。一些高校学生党支部软弱涣散,党建工作弱化、组织生活虚化、阵地意识淡化,党建工作缺少主心骨、领路人和主导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1.党支部应建未建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只要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地方、部门或单位,就应该建立党的支部。⑧但现实情况是,为便于管理,高校往往以院系或年级为单位建立学生党支部,有些班级的党员数量虽远超过这一要求,却未相应建立党支部。另外,除了教室,宿舍、社团、图书馆、实验室等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甚至跨学校的新型学生团体越来越多,这就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以班级、年级、专业划分群体归属的模式,打破了党支部原有的组织架构,势必成为高校加强党建工作的新阵地,但党的支部没有及时建立起来。有的尽管打造了公寓党支部、社团党支部等新型党建阵地,但不能有效处理与原有党支部的关系,造成叠床架屋式的多层管理,影响了工作成效。

2.工作力量薄弱

高校支撑学生党支部运转的资源有限,不能为其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一方面,人力资源保障不够,学生党支部工作力量不足。高校党建工作繁杂琐碎,任务重、要求高,而党务工作部门人员编制较少,特别是从事学生党建的专职人员往往“一肩多挑”,疲于应付工作任务,不能创新性开展工作。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由辅导员兼任,抑或由高年级学生担任,甚至出现一个辅导员或学生同时兼任几个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情况,而且专业化程度较低,难以满足形势需要。另一方面,物质资源保障不力。所需的活动经费、活动场所、设施设备等多数由所在院系组织分配,分配额度没有明确规定,对工作开展带来不确定性。学生黨支部书记既没有财权,又没有管理权,甚至没有话语权,在推动支部工作中比较被动。

3.作用发挥不够

部分高校学生党支部软弱涣散,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不足,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党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不高,对支部工作被动应付,工作上缺乏主观能动性,致使党支部工作流于形式。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虚多实少,存在把学生党支部活动混同于课外实践活动的情况,存在以事务性工作取代党建工作的现象,严肃的党组织生活被琐碎的具体事务代替。特别是有准毕业生的学生党支部,准毕业生党员所占比例较大,当准毕业生党员集体外出实习时,支部党员数量偏少或只剩下预备党员,无法开展相关活动,支部成了空壳组织。学生党支部成员一般都是新党员,虽然有活力、有激情、有干劲,但接受党内教育较晚,思想磨练不够,党性修养欠缺,因而作用发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够强。

4.教育管理不严

当前,少数党员把入党作为一种“时髦”,功利思想突出,政治素养不高,如组织纪律性不强,大局意识欠缺,担当精神不够。对于这部分党员,党支部未能给予及时的教育。有的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帮助基本停留在嘴上说一说的地步,没有和他们做深入细致的谈心交流,因而对其为人如何、工作干得怎么样并不清楚。有的院系党组织在考核评价学生党员时,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干部经历、师生关系等标准,不能对标“四个合格”(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个别院系党组织的主要工作就是发展党员,如果没有发展任务,就不召开支部大会,高质量的基层党组织生活不多,造成入党后(预备)党员教育管理“虚化”。此外,学生在校时间短,学生党支部存在周期较短,学生党员流动快,这些情况也增加了党支部对党员有效管理的难度。特别是对“口袋党员”“自由党员”“隐性党员”等流动党员,存在管而不严、“在校接不上线”“离校断线”等问题。

5.正向激励不足

有些高校党委对于在学生党支部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存在诸多认识误区,片面认为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构架和运行与学生党支部无关,对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重视不够。有的院系党组织对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认识不深刻,把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等同于对党员日常生活的关心,将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看作是临时性、应景性的工作,缺乏政治、思想、工作等全方位的关怀。有的基层党支部长期以“讲奉献”“做贡献”来要求党员,忽视了学生党员的个体需求,忽视了对党员主体地位和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无法满足学生党员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影响了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三、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路径选择

加强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必须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政治领导和思想引领,创新学生党支部设置方式,优化高校学生党支部功能,创新活动内容和载体,让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使支部成为团结学生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

1.创新组织设置,实现“两个全覆盖”

不断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既要从顶层设计上谋划党建工作,又要从举措方法上聚焦解决突出问题,把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一要尊重教育规律。高校要结合教书育人规律、学生生活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深化拓展学生党支部建设,让高校党建融入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渗透到课堂、宿舍、社团、图书馆、实验室等各方面,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存在和温暖。二要拓展党建领域。在坚持按年级或班级设置学生党支部的基础上,按照学科相近、活动相邻和有利于发挥党支部作用的原则,设立区域性或综合性党组织,探索“项目+支部”“教学+支部”等设置模式,推动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基层组织,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着力消除党建“空白点”。三要创新组织设置。根据专业、学科等设立纵向党支部,有针对性地把党支部延伸到宿舍、社团、图书馆、学习兴趣组、课题项目组等,推进党组织进学生公寓、进学生社区、进学生社团。同时,打通学生党支部和教职工党支部结对共建渠道,通过联建、选派党建指导员等举措,把教育管理服务的重点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党员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实现党组织的“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统一。

2.加强支部班子建设,突出政治功能

推进党支部班子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坚持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党支部三级联动,要充分发挥好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好院(系)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把从严治党的体系建立健全起来,责任延伸落实下去。⑨一要选好用好学生党支部书记。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党支部的“主心骨”“领头羊”,选配得好不好、强不强,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党在广大师生中的形象和地位。针对部分高校存在的学生党支部书记选配难问题,制定完善党务工作人员培养培训规划,真正把那些党性观念强、业务素质高、道德修养好的教师,以及信念坚定、志向远大、品学兼优的学生选拔为党支部书记,走出专家学者不愿干、学生党员不会干、党支部没事干的误区。二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突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教育功能,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通过定期开展活动,让党员养成经常参加组织生活的习惯,增强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使党组织更有凝聚力、影响力。三要夯实工作基础。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把开展组织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规范起来,健全支部党建工作承诺践诺、目标考核、述职评议等机制,不断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整顿后进支部,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3.创新活动方式,推进党内教育革新

结合青年学生思维活跃、行动积极、独立思考意识强、学习能力强等特点,围绕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创新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推动党内教育由“单向发力”向“互动交流”转变,使党内教育更加生动有趣。一要构建大思政教育體系。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让其自然而然地吸收。⑩发挥院系党组织的主体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推动思政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探索“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推广“思政作业升华为艺术作品”“微电影激活思政课堂”“大学生走上思政讲台”等活动,引入优秀学长、优秀辅导员、特聘专家及校外优秀人士进课堂,增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要创新教育形式。开展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学习,通过培训、讲座、读书会、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讲党课、学典型、展风采、志愿服务、帮扶助困等活动,改变“我说你听”的单向式工作方式,以富有时代感的方式做好新时代的党建工作。三要打造智慧党建。充分考虑青年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将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到鲜活的党建工作中,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感染学生。注重发挥新媒体作用,搭建“互联网+微党课”“互联网+党建专栏”“互联网+党建培训”等平台,面向党务工作者及学生党员提供党员信息在线服务、党建活动组织、党建新闻阅读、党员实践互动等综合服务,把“面对面”与“键对键”结合起来,实现“线上党建”和“线下党建”的有机结合。四要注重典型引路。加强正面宣传,积极选树科研、学术、创新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广泛开展典型宣传、成就宣传、政策宣传,强化示范带动,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培养学生追比先进、务实重干的意志品质,拉近党组织与党员群众的距离。

4.构建长效机制,强化基础支撑

传播党的声音,传递党的温暖,树立党的形象,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高校落地生根,需要扎牢“制度笼子”,坚持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一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高校,要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评价体系。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做到述职述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注重在评优表彰、晋级升职、项目安排等方面对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倾斜。二要健全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学生党支部导师制,选聘党员领导干部、优秀党员教师担任学生党支部导师,加强对学生支部工作的指导,强化对党员的教育培训,以此深化党员角色意识、使命意识、宗旨意识。建立不合格党员退出处理机制,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三要建立资源保障机制。结合学校和党员队伍实际,健全经费预算审批和动态调整机制,把更多资源投向基层、投向学生,既配强“精兵猛将”,又投入“真金白银”,使学生党支部工作“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台唱戏”。按照专款专用、统筹安排、量入为出的原则规范经费管理,确保经费数目充足、增长稳定,充分发挥党建经费的最大效能。四要完善正向激励机制。结合青年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诉求,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基础上拓宽渠道,运用目标激励、成就激励、身份激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党员的认同感、成就感和归属感。

四、结语

对于拥有八万多个高校学生党支部的中国而言,数量众多的支部蕴藏着巨大的人才资源,终能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实现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新使命,必须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层层落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既要给学生党支部明任务、压担子,又要为学生党支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指导、帮助、促进学生党支部切实担负起党章赋予的职责,让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焕发出无限活力。要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支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落实到支部、群众工作落实到支部,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用学生喜闻乐见、踊跃参与的方式做好党建工作,让更多学生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释

①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

②黄浩涛:《持续推动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之举》,《光明日报》2016年5月18日。

③李慎明:《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60—369页。

④《2017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光明日报》2018年7月2日。

⑤⑥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5月5日。

⑦赵乐际:《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18年2月13日。

⑧《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3页。

⑨陈宝生:《高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求是》2017年第3期。

⑩张啸飞:《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内蒙古日报》2018年7月16日。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arty Branch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Guo Lichang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branch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ew great project of the Party building, which concerns the foundation of the Party′s ruling and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country,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 and the hope of the nation.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Party branch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uch as the lack of Party branch construction, weak working force, inadequate role, lax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inadequate positive incentives. In the new situation, to strengthen the Party building work of the university,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clear guidance of all Party work to the branch, innovate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strengthen team building, innovate ways of activities, and construct a long-term mechanism, so as to promote all-round progress and all-round hardening of student Party branch construction.

Key words:Party building work in colleges; student Party branch; talent training

推荐访问: 党支部 探析 新形势下 对策 高校学生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