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国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宁夏南部山区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简称宁南山区)总体情况的分析,针对宁南山区匮乏的农业资源、落后的生产方式及特殊的生态环境,在尊重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必要性;宁南山区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整个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而且可以实现农业高产、优质、持续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简称宁南山区)是全国贫困之冠,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该地区土地资源严重破坏、耕地肥力下降、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阻碍着以传统农耕生产为主的山区农业发展。因此,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以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取代传统的农耕方法,加快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当地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对实现宁南山区经济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宁南山区概况

(一)生态环境方面

宁南山区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向干旱风沙带的过渡地区,这里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呈现很强的过渡性,从南部六盘山半阴湿区的森林草原植被过渡到中部干旱黄土丘陵区的干草原植被和北部干旱风沙区的荒漠草原景观[1]。这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加之乱砍滥伐、植被破坏、过渡开垦、过渡樵采、过度放牧和开矿等,极大地破坏了地表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导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而且沙尘暴、冰雹、洪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呈现大幅增长趋势,致使农、林、牧、渔业生产效益降低。

(二)社会环境方面

社会环境一般是指社会内部和外部影响结构各要素及结构整体发展变化的一切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即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环境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社会氛围和社会现象[1]。宁南山区是以固原市辖的彭阳、西吉、径源、海原和原州为主的五县一区组成,辖63个乡镇、814个村委会,农村户籍数321 313户,总人口数122.82万人,城镇人口仅占26.21%;固原市土地总面积174.417万hm2,其中耕地74.100万hm2,林地14.600万hm2,草地44.000万hm2,未利用土地26.100万hm2[2]。当地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1%,当地是宁夏回族人口的主要聚集区。由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教育水平长期滞后,人们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状况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加之特殊的人口政策等原因,人口、资源、环境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3]。

(三)农业生产方面

宁南山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大,当地农民开荒地均在0.667 hm2以上,粮食种植产量低而不稳,农业经济整体上处于以供给粗放的初级产品和服务为主的发展阶段,产业集中程度低。农业虽然是该区域的主要支撑,但是特色产业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化进程缓慢,主导产业竞争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业也主要以原料和粗加工为主,转化率低,增值率低,农产品运销明显滞后,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产品的加工率比全国低40~50个百分点,比全区低20~30个百分点,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宁南山区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的必要性

由于宁南山区地处经济不发达地区,加之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滞后等历史原因,使得宁南山区原本就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压力进一步增大。如何既能大力发展经济,又能保护好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无疑是宁南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4]。

三、宁南山区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的有效途径

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是突破资源环境制约的内在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宁南山区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应把绿色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建设作为突破口,整合资金,强化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培育大型养殖、种植、林果生产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以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利用资源化、环境影响无害化为主线,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改进耕作方式,着力提高农作物复种指数

因地制宜地改进耕作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抓好夏粮收割后秋菜、牧草和青饲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逐步实现套种两熟制向复种两熟制转变。并且通过严把设施建设质量关,进一步加大旧棚改造力度,扩大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的建设比例,着力提高农作物复种指数,有效提高耕地产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创新发展,着力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推进,从转变发展理念入手,大力宣传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作用。通过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介,多途径、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引领广大民众树立安全、优质、绿色、生态和环保的发展意识,形成广大农业工作者、农业生产者及社会公众合力共建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气象灾害预报和动植物疫病预测防控

近年来,各种动植物疫病频发,已成为影响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各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畜禽疫病预防技术研究,狠抓综合防控措施落实。对近年来比较突出的畜禽产品疫病传播问题,要抓紧研究针对性措施,进行专项治理。此外,针对近年来灾害性天气较多的问题,进一步做好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的预测和防控工作,及时发布预防信息,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防控预案,做好灾害天气防御工作。

(四)加强规划布局,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加快“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带”建设,以现代绿色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建设为抓手,推进宁南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种养结合、生态循环、重点建设”的要求,以发展特有优势产业为重点,培育一大批大型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企业,实现养殖业、种植业、林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组团经营,形成一批技术优良、设施齐全、机制完善、绿色环保的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扩展建设市级现代绿色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和样板区,实现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农业产业相结合,形成绿色循环的农业生产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五)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食品安全日益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农产品安全问题对涉农产业健康发展的影响广泛深远、破坏性巨大。因此,宁南山区必须逐步建立健全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重点针对下半年农产品集中上市的特点,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高毒农药、“瘦肉精”、孔雀石绿等添加物和禁用药物监管为重点,加大蔬菜、畜牧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创建全国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強化农业投入品监管,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王雪虹.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角度看宁夏南部山区反贫困的路径[J].北方经济,2012(21):76-77.

[2]安永平,虎久强,张小勤.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治理对策[C]//百千万人才工程学术技术专题论坛,2005.

[3]方兴义.宁夏南部山区海原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7(10):156-158.

[4]刘立红.宁夏南部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版),2004(4):384-388.

推荐访问: 宁夏 农业发展 山区 循环 模式

【宁夏南部山区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研究】相关推荐